幾百萬、上千萬元的房子也要搶購。難道樓市再次高燒,調控再次失控了嗎?
然而,只要仔細研究就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杭州和南京的“萬人搖”是因為“限價倒掛”而出現(xiàn)的情況。所謂“限價倒掛”是近年來,一些地方紛紛出臺限價房后的一種現(xiàn)象,即新房因限價致審批價低于周邊的二手房價。也就是說,只要買了新房,轉手就能賺錢(但通常會有限售期限)!正是由于有巨大的逐利空間,所以才出現(xiàn)“萬人搖”的場面。
可是對于大多數(shù)吃瓜群眾來說,看到“萬人搖”的消息時,難免會聯(lián)想到房源不足、價格上漲,進而引發(fā)部分持幣觀望者的焦慮。
實際上,“萬人搖”的新聞成熱點,恰恰說明房子熱銷的現(xiàn)象太少。
如果讓時光倒轉十年,類似“日光盤”“開盤售罄”“萬人搖號”的樓市消息幾乎每天都能看到。十年前,還是公認的房地產“黃金年代”,樓市是賣方市場。
時過境遷,現(xiàn)在樓市已悄然變成買方市場。只不過,仍有人的觀念停留在十年前,一看到“萬人搖”“日光盤”之類的“敏感詞”就會焦慮。擔心房價又會漲,生怕又將錯失一次“上車”的機會。而賣房的中介也會利用這些爆款信息來刺激這些人焦慮的神經,催促猶豫不決者湊錢“買車票”。
面對焦慮,惟有數(shù)據才能令人冷靜下來。貝殼發(fā)布的5月新房銷售數(shù)據。66城5月新房合計成交套數(shù)和面積與去年同期相比,累計降速分別為21.9%和20.0%。雖然降速較4月收窄3個百分點,但仍然大幅低于去年同期。由此可見,“報復性反彈”并沒有在樓市出現(xiàn)——至少是反彈力度不大,時間也不持久。
同樣是房地產數(shù)據,租房數(shù)據更能代表后疫情時代普通人的消費能力。諸葛找房公布的5月全國大中城市租房數(shù)據顯示,掛牌租金環(huán)比降0.95%,同比降1.56%,降幅均有所擴大。
值得警惕的是,在極個別城市,房租和房價漲跌出現(xiàn)背離——房價是漲的,但房租是跌的。這表明流向購房資金較多,而本地打工者的租房花銷在減少。
如果說個別城市房價與房租背離的現(xiàn)象會迷惑公眾判斷的話,那么,寫字樓數(shù)據則可以看作地方經濟的晴雨表。
今年一季度,一線城市甲級寫字樓出租率普跌,甚至有一線城市經濟總量最大、最活躍的一個區(qū),寫字樓空置率高達34.8%。
如果一個城市的打工者沒錢交房租,創(chuàng)業(yè)者租不起寫字樓,而房子的售價卻仍然節(jié)節(jié)攀升的話,惟一的解釋就一個“炒”字。如果是這樣,買房就會成為一場擊鼓傳花的游戲,越是臨近終場,風險越大。
基于此理,樓市里的搶購和漲價,或者是個別城市的特殊現(xiàn)象(如限價倒掛),或者是炒房客火中取栗的賭博。越是在這種情況下,普通人越要有定力。
可以預見,在以后相當長的時期,“萬人搖”或“日光盤”之類的消息仍會時不時跳出來,點燃部分人的焦慮——只是頻率會越來越少。隨著市場降溫,既便是投機者,也會選擇“不賺最后一個銅板”。這時候,老百姓(603883,股吧)更需要冷靜,不要因為焦慮干擾了理性抉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