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下文不是一個財經專欄作者靠數(shù)據(jù)分析的紙上談兵。而是,實戰(zhàn)出真知。
市場感知 之
聽說房價漲了?
Y
很多人會問我,最近房價(坐標上海)是不是漲了。講真,“愉見財經”覺得這根本就是個偽命題。
我看過一個自媒體盤點一手房價環(huán)比漲跌,很搞笑的,說浦東4月份房價漲了20%,而靜安長寧卻是快速下跌的。
這種指標也有人看?比如,這么大個浦東新區(qū),有很貴也有便宜的地段,單月新房價格平均值是多少,這不是完全看開盤的是哪些小區(qū)嘛!你要上個月開在南匯啊曹路啊,這個月開在碧云啊陸家嘴(600663,股吧)啊,環(huán)比不大漲才怪啊。
新房必須同區(qū)域比,會科學一點。但也要具體看的,畢竟開發(fā)商的拿地成本不同、造價不同、物業(yè)品質不同、戶型大小不同、區(qū)位不同(比如有的盤先開沿馬路最吵的幾棟,后開景觀最好的幾棟),都有差別的。
那二手房的成交價會更說明問題嗎?大家看媒體報道說二手房價格好像也漲了哎?我想告訴你我感知到的實際情況是,并非房價漲了,而是去年底到今年初那幾個月里,壓下來的筍盤,以及比較差因此單價低的房源,率先被去化了。
相對來說,人們的拋盤是比較剛性和均勻分布的(比如移民了要賣房、資金周轉要賣房等);但人們的買盤卻是不均勻的,整個2019樓市并不好,部分買房的人本就是觀望的,去年年底已經很清淡了,今年年初再來個疫情更連看房都不行了,還買個啥房?!
所以呢,偏于剛性的拋盤吐在那里,堆了起來,里面本來就有報價比較筍的,再加上有些賣家如果比較急,看看房子賣了幾個月還沒賣掉,心態(tài)一崩就降價,筍的還能變更筍。那么到疫情期間,的確每個小區(qū)都積累了若干比較筍的盤。
我感知到的回暖是從3月底、從學區(qū)房開始的。因為很簡單,3月底有的學校出招生簡章了,教育這個東西是剛性里的剛性啊。再加上疫情到了3月底也控制住了,看房的人就陸續(xù)開始出動的。
這個時候買房的先接哪些盤呢?第一肯定是掃掉沉淀下來的筍盤嘛;第二,學區(qū)房肯定是從差的房型掃起的,很簡單,因為便宜嘛,很多家長買學區(qū)房那都是財力明明差一口氣卻為了孩子硬扛下來的,很多買房也就為報個戶口的,買了也未必住的(比如買我房的那家直接轉給“自如”去出租了)。所以不信你去看,凡是學區(qū)房小區(qū)近三個月的成交,都是曲線明顯地從便宜去化到貴。
我有一套學區(qū)房,從去年6月份在鏈家掛著等賣,掛到今年4月份,鏈家給的VIP小幾千的獎勵,羊毛我都薅了兩輪了賣不掉。3月20日一師附小招生簡章一出,我明確意識到,春天來了。
第一個跡象是看房的人多了,一天好幾撥,我家進門的小櫥扔了包鞋套一周就用完了;第二個跡象是各種小中介開始挖鏈家的房源了,搞到我的電話號碼找上門了;第三個跡象是最顯見的,我那小區(qū)開始陸續(xù)開單。
我家朝南房型正氣,我反而通過房中介APP盯盤那些掛牌的朝北房型、沿馬路比較炒的戶型、樓層不佳、以及小戶型——它們更便宜,自然更有吸引力啊。于是每次有來我家看房、卻感嘆錢不太夠的買家,我都樂呵呵地幫人家“反撬邊”,介紹那些便宜的朝北戶型,說人家景觀也很贊的,說樓下哪家裝修很不錯性價比很高之類。
我心里一本明賬的,有那幾套性價比更高的堵在面前,我家就是個陪跑陪練的。等到這幾套房子被干掉,我的時代才能真正來臨。果不其然,3套比我掛牌便宜不少的房源先成交,之后一周內,我家按我的心理預期,接連有買家出價了——最后我還是跳價賣給那個出價更高的買家的。
所以說回來,這幾個月是房價漲了嗎?也許這樣問本身并不確切,因為忽略了價格背后的綜合變量。我觀察的小區(qū)也許是一個縮影。
這樣說吧,我在鏈家APP上收藏了不下50套房源,最近3個月內發(fā)生過價格變動的,9套“比關注時降價”,3套“比關注時漲價”,對,降價的依然大于漲價的。
倒是“已停售”的房源明顯越來越多了,交易量是上去了。
至于大家看到的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(jù)里說上海房價環(huán)比漲了,我想說這個數(shù)字背后的真相也許是:
1,積壓的筍盤,先去化了;
2,品相相對差一些、單價也可能比較便宜的房源,先去化了。
房價瞭望 之
買什么房子會漲/抗跌?
Y
我覺得自己是少有的,必須要查完上海市和各區(qū)政府2035規(guī)劃后,才肯掏錢買房的家伙。(當然這僅適用于我這種非功能性選房客,如果有“工作單位附近”、“小孩入學”等功能性需求,肯定不能這么隨性。)
講三個理念。
第一,很多人計算得失收益是不看資金成本的,那是不對的。以投資心態(tài)來看,房子是個“不漲或漲慢了,就算虧”的玩意兒呀。
全上海的房子(我相信國內多地也基本如此)99%租售比倒掛,房價不漲以租養(yǎng)貸那是吃飽了撐。論買一套房子劃算與否,是至少要跑贏資金成本/收益的。就算全款買房不用貸款(否則資金價格要算得更高),鑒于我們都不是什么投資超級牛人,那就姑且對比穩(wěn)健型理財或大額存單好了,期限長的,保守一點算年化4%好了。
我們粗略瞎算算,假設現(xiàn)在去買一套1000萬的房子,純房價來說三年后是要賣得到1124萬才算不虧,加上各種稅務和中介成本,至少要上1180萬。就算期間以12000/月租出去,那也就是扣除個40來萬,1140仍然是一個3年期目標。
所以我買房時經常拿這一句話去蒙我的上家。我說,啊呀,我是不急的呀,我錢趴賬上吃吃利息不香嘛,我每拖一天就賺1000塊,你每拖一天就虧1000塊;你現(xiàn)在咬我5萬塊不松口好了呀,那我兩個月后以你要的價格成交就是了,那樣還是我賺你虧。
很多上家原本對資金成本沒啥概念,很容易被這樣唬進。
第二,如果想看買點與趨勢,那么房價這東西,短期看市場流動性、中期看政策、長期看人口。
流動性,稍微關心一點經濟的都知道接下來會松一松,疫后必要的支撐嘛;對待房地產的政策面,那是一點沒松口的,房住不炒要牢記。所以這里的確會形成一波多空張力。眼下“看多”的氣氛明顯比半年前左右濃郁了,但靠炒房獲取巨額收益的年代那是必然一去不復返了。
其實最健康的樓市趨勢,不是再沖個天也不是再DOWN個谷底,而是慢慢地漲,別漲過通脹(或者說高房價被通脹消化掉),就算贊贊噠了??上н@種平衡木走起來是容易晃悠的啦,總歸難免油門剎車顛簸兩下。
哦對了,另外個人意見,一線房價整體上已經陰跌兩年了,洗洗更健康了,不會有大問題;5678線就算了。簡而言之“愉見財經”不贊成買任何人口呈現(xiàn)明顯凈流出的城市的房子。
第三,炒房暴富的年代不再,但“愉見財經”個人認為,房價出現(xiàn)了“結構性機會”。也就是說,閉著眼睛瞎買房的時代過去了,跟著功能性需求和未來板塊發(fā)展來買房的“結構性機會”仍然存在。
我把房子看成是一只流動性極差的股票,它未來拋不拋得出,能拋在多少錢,關鍵還是看買盤在哪里、有多大、為什么要接盤、愿意出多少錢來接盤;以及,賣盤有多大。
比如我家多年的買房經驗,就是喜歡去找這種房子:現(xiàn)在看起來周邊一堆工地灰天灰地的、現(xiàn)在看起來周圍被圈了幾塊地但依然荒得鳥不拉屎的、現(xiàn)在看起來舊區(qū)未改臟亂差的;但以后有明確改造計劃的、地鐵站都已經規(guī)劃好了但軌道還沒造過來的、一堆科技企業(yè)或園區(qū)已經明確入駐但樓還沒造完的……
這種懸差就是機會。而且比起宜居規(guī)劃、生態(tài)規(guī)劃這些我覺得不夠性感的題材,我現(xiàn)在尤其喜歡正在吸引大企業(yè)們入駐的熱土(只要沒有工業(yè)污染)。很簡單,這意味著“長期看人口”的“人”啊,“人”就是接盤俠的意思。
供需決定價格。
比如上海浦西濱江“某岸”,別的小企業(yè)就不說了,鵝廠規(guī)劃要來,網易研發(fā)、阿里創(chuàng)新要來。一個鵝廠來了就是3000人口要上班的,他們租哪兒?他們住哪兒?住近一點是不是更方便?如果生兒育女或拖家?guī)Э?,中國人最舍得在教育上花錢,那個區(qū)的教育質量還是上海數(shù)一數(shù)二。
又比如我最近興高采烈地研究了大虹橋和G60科研走廊規(guī)劃,哦喲喲喲喲國家戰(zhàn)略熱土熱土。前者我沿“長寧程家橋-閔行華漕-青浦徐涇帶到部分趙巷-嘉定江橋”粗粗地畫了一個圈,后者我沿“松江新城-大學城-洞涇-泗涇”草草地畫了一條線,然后一到周末就描著“一圈一線”開車去考察,去問園區(qū)建設和企業(yè)入駐情況,綜合判斷著去看房了。
算卦的都知道,小周天是要跟著大周天動的,大周天不行小周天再好也歇菜。講真,我們的經濟韌性我覺得沒有問題,那么2035的戰(zhàn)略規(guī)劃、國家和城市的藍圖就是大周天,是或有的機會。
上面其實是在看“買盤”。分析完“買盤”也是要看“賣盤”的:“賣盤”太大也是要出BUG的。
“賣盤”太大之一,是那一帶荒荒涼涼還房子造得密密麻麻,“空置率”高得要命,或者是后續(xù)土地供應還充裕得很的地方。這種盤是有危險的,除非那個地域后期規(guī)劃真的頂天。
“賣盤”失衡之二,是以6或7層樓無電梯公房為代表的“老破小”(且無好學區(qū));
“賣盤”失衡之三,是郊區(qū)又貴又大增值稅又高的別墅。
拋盤快速堆積,買盤去化了了。沒啥搞頭了。
以無電梯6或7層樓老公房為例,尤其是這種房子里的高樓層。你想啊,當年動拆遷住進去的人,十幾年一過,老了,樓梯爬不動了,都會想貼一點錢換一套電梯房。這個“拋盤”是剛性累積的。(甚至包括部分有電梯、但居住環(huán)境不理想的市區(qū)筒子樓。)
但“買盤”在哪里呢?1,部分外省市來滬青年是積蓄不多,但他們被限購了;2,剛需主力人群是到了適婚年齡的,但現(xiàn)在小年輕找婚房總還是想著買套概念新一點的房子,他們多半會開車,所以也許寧愿市郊一點也要買得稍微像樣一點;3,改善型住房,那更是人往高處走了,不會考慮“老破小”了。
我隨機找了一個老公房小區(qū)的對比圖,大家看看價格走勢。(左邊是現(xiàn)在,右邊是兩三年前。)
再以郊區(qū)大別墅為例。很多別墅也是過去幾年都沒好好漲過的。不能看漲的絕對值,要看相對本金的漲幅百分比,妥妥跑不贏市區(qū)學區(qū)房這類剛需品。
喏我挖到個筍盤,你看看。房主自稱1108萬買來,5年后現(xiàn)在掛1000萬在拋。(當然我知道這個1108萬是有水分的,評估高也能抵押了換更多貸款,但至少說明這套房5年了沒怎么好好升值吧。)
拋盤大,很好理解吧,別墅是很多家庭的第二、第三套房,利用率很低(很多別墅小區(qū)入住率50%都沒有的,一大堆毛坯的扔在那里,連租都不怎么好租),近期經濟環(huán)境整體偏弱,一旦家庭收入受到影響,最早拋的也會是根本不住、或一年也去不了幾次的別墅。
別墅還有一個問題,就是老化快。上海灘10個別墅小區(qū)里有5個,一旦年份上去,低洼地帶的房子都有滲水問題你信不信,尤其是樓頂和地下室到了暴雨季。而別墅區(qū)的物業(yè)翻新等維修基金籌措又是個問題,戶數(shù)少么分攤就大呀,再加上一半房子沒人住的,所以有的小區(qū)老化了也沒人修繕的。
但別墅的買盤,尤其是那些郊郊區(qū)實用性差的,那都叫“佛系賣房且等有緣人”。
買家攻略 之
“七浦路”大法
Y
說完了大趨勢,再由表及里來說交易討價“方法論”。
我小時候上海有個專賣劣質服飾的市場,混亂又熱鬧,叫七浦路。(現(xiàn)在管理規(guī)范了商家入駐大商城了)在七浦路買東西劃算與否,純靠還價功夫:膽要大、皮要厚、氣氛再尷尬笑容都要不僵硬……所以一條一模一樣的牛仔褲,有人300買,有人30買。
七浦路討價還價的畫風是這樣的:
- “這件adadis(沒拼錯,故意的,你懂的)的衛(wèi)衣多少錢?”“800。”“30賣不賣?”商家似乎耳背了再也沒看我一眼。
- 走到隔壁家找出同款。“這件adadis的衛(wèi)衣多少錢?”“800。”“50賣不賣?”“小姑娘這件衣服50塊錢你賣給我。”我離開,商家沒有叫住我。
- 走到隔隔壁家找出同款。“這件adadis的衛(wèi)衣多少錢?”“800。”“80!”“80我虧本。”我離開,商家“哎哎哎,你誠心要,給你打兩折,160,最低價!”此時你心里已經有底。
- 走到隔隔隔壁家找出同款。“這件adadis的衛(wèi)衣多少錢?”“800。”“80!”“80我虧本。”我離開,商家“哎哎哎,160”,我“80不能再多”再假裝要走一下?;旧线@時候他如果追出來攔你,一來二往,這衛(wèi)衣鐵定能在100以下成交。
你要知道這個市場里那么多商鋪,賣款式和質量都差不多的衛(wèi)衣的店家很多。他們的進貨成本可能就是30、40塊,只要他們有得賺,只要你足夠淡定,就能test出一個底線最松垮、最想賣完收攤的賣家。而且第一筆出價一定是要低于市場價的。
買房和買衛(wèi)衣看起來差十萬八千里??烧l知道呢。房價在過去一兩年里都處于一個相對平穩(wěn)的周期,整體上還有微幅下跌;錢在你手上能生息,1000萬放“月月盈”一天就能多出1000塊,房子在賣家手上,租售比完全倒掛。
所以,誰心態(tài)好誰甲方。
我買房是這么干的:
我會按照昨天文章里說的看政府2035規(guī)劃的方式,兼顧樓盤質量,挑出十幾套符合“結構性機會”的房子。然后各殺一個必能博得對方白眼的價格。比如別人掛凈到手1280萬的房子,我直接叫價1000萬全包。類似于這種程度,自己都不相信這么低的價格能成交,也不要緊,價格喊了再說。
當然也不是無腦亂test的,不是刻舟求劍地見啥都還價200萬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,我會查數(shù)據(jù)的,會依據(jù)這個小區(qū)的歷史實際成交價格趨勢、房子品相、戶型與單價、租售比參考定義域等,定一個我認為的均衡值,然后從低于這個均衡質略超過10%的水位線,開始叫出第一個報價。
說到這里,很多買家會有一個誤區(qū),認為A房源比B房源品質好,那么A一定比B貴。NO,NO,NO,未必的,你要知道你買的既是房子也不是房子——
參考“七浦路”大法,你買的其實是上家的心態(tài)!
對著你第一輪看房篩選出來的十幾套房子都這么砍一刀叫價。(我最高記錄同時出去過5份意向金,都在外頭咬價錢。)叫完了沒啥人搭理我,是很正常也很成功的,因為那是測出底線的必經之路。然后過一周加5萬,再過一周再加5萬,看誰第一個松動。
當然這是一個動態(tài)平衡,期間會有咬價的房子被別人買走(這樣我就多得了一個交易參考值,輔助判斷給同小區(qū)其它房源定價);我也會再去看第二輪、第三輪房子,再加入10套房源進我的“咬價池”。
假設有20套房子,魚鉤全掛在外面,全都從低到高地一點點加價,第一個心態(tài)松動同意的賣家,他的房源,基本上就算是在同一時期,比較劃算的標的了。當然與此同時也要囑咐所有中介替你留意新掛牌的筍盤,前兩個月我每晚睡前都掃一遍目標小區(qū)每日有無新房源的。
退一萬步,就算房價一點不漲了,若能在交易環(huán)節(jié)撈到低于均衡價10%的標的,兩年后按市場價掛牌賣,不也相當于年化5%了嘛。
掛魚鉤期間這種等待的感覺,基本上和我耐心地等我最看好的股票,跌到我的捕網價格區(qū),是一個心路歷程——實話實說,有種暗爽,吼吼吼。
不過有兩樣東西可能摧毀這場精心布局。
第一是心動。唉,最上境界乃心如止水,心一動么軟肋就出來了呀,你真喜歡上了那房子了,你就開始關心則亂、患得患失,怕咬狠了被別人買走了之類。反正這片江湖上從來不乏“兒女情一長,英雄氣就短”的故事吶。
第二是焦慮。主要表現(xiàn)在對貨幣政策和市場流動性的判斷發(fā)生轉變。畢竟“七浦路”大法的適用前提是勻質而平穩(wěn)的房地產市場,如果未來真扭頭向上了,那踏空的損失要大于咬價的penny wise。
買賣攻略 之
“圍標”大法
Y
上一趴是自“七浦路”戰(zhàn)斗經驗中悟到的,這一趴是從當記者暗訪“圍標”時悟到的。“愉見財經”曾經領略過“圍標”的那種私通一氣,一致抬高或壓低投標報價,最后為己方搞到一個好價錢。
買賣房子,也是可以就地取材抬抬轎子的。
先說賣。
我賣房的時候,有時候會故意把好幾撥要看房的客人約到同一天看房,自制“開放日”。這一來大幅節(jié)省了我自己的時間,從每天被打擾三四次,縮減到三天被打擾一次;二來,也是關鍵,造成這套房子很搶手的假象。
其次反觀我自己的看房心態(tài),我看毛坯或簡裝的房子估價低,但看到精裝修樣板房時,就很容易受迷惑給出高估值。所以我賣房時也玩了trick——我給自己普通裝修的屋子找了一套“樣板房”。哈哈哈哈!
我家是1007,我是通過鏈家APP看到樓上同戶型1201也在掛牌,并且是精裝修的。我通過VR把用手指戳戳戳在手機上把他家兜了個遍,哎喲喂,絕對是設計師質感的新中式,還掛了優(yōu)雅的字畫,書香世家既視感!這家人家誠心賣,鑰匙都給中介了。但裝修好么開價肯定貴呀,我家掛牌618,他家660。
這可美了我了。有時候我明明在家,基于上述兩個鬼點子,我會裝成不在。讓中介帶客戶看房,都先帶到鑰匙房1201,客戶看得中這個小區(qū)這棟樓這個房型的,接下來再告訴客戶,一樣的房子樓下還有一套便宜40幾萬的。
樣板房一看,喜歡;好消息一聽,噢喲就低兩個樓層還有便宜40幾萬的??瓤?,你說說這是個什么營銷效果???擱你你也容易動心吧。
我還有一計,明人不做暗事。其實我的心理價位是608,而五一節(jié)前其實已經有個客戶出到了608符合我心理期待。但當時學區(qū)房已經看漲了,我很清楚五一節(jié)意味著至少再多30家看房戶、亦即再多30次抬價機會。
我對這個已出價客戶是明說的:你若現(xiàn)在肯給615我們就立刻成交簽掉,若不行,你也再看一個五一節(jié)的房,我也再掛一個五一節(jié)賣房。約定一個日子,若到那天你未買我未賣,我們就608成交。對方說好。
這算一個明的兜底、明的“轎子”。我的中介小伙子也滿靈光(當然前提是這個兜底客戶不是他的KPI哈哈),拿著這個“轎子”就到外面拉客戶,說我的房已經待字閨中,是全學區(qū)第一性價比了。
對,最后我是成功跳價出售的。
再說買。
賣的轎子靠做局客戶們抬。買的轎子就靠我自己像孫悟空那樣拔一撮猴毛一吹,變出N個分身。
每一套房子,我都會通過幾個中介去談。對,即便中介發(fā)現(xiàn)后其實很忌諱我這樣干,還會指桑罵槐訓斥我,我都會繼續(xù)皮厚厚地干下去,聳肩攤手,so what嘛!
中介會說“夏小姐你這樣很不好,客戶會以為他的房子很吃香那么多人要買,我打賭最后你買不到的”。
但我不會告訴他謎底。其實是:
我給N個先去談的中介的價格都是950萬,只給一個晚兩天去談的中介的價格是我真實意向的1000萬。
那些950萬的“分身”,是我的圍標,瓦解上家的心態(tài),讓他以為他這房子就值這個價了。然后他再聽到1000萬,就會覺得這個人給的價格,還是誠意的。
這個計,或許也可以叫做:Expectation Management。
好啦方法論就聊到這里了。最后再叮囑一遍,以上,可為計策,不為欺詐。
“術”上的小聰明,永遠及不上“道”上的大智慧(601519,股吧)。以前有個日本做中古屋的老中介跟我講,房子交易的上下家,是前世就曾經相遇過的有緣人,才能今生共振一間吉屋的能量場。
我不想讓上面的這些計謀帶偏了你們。事實是,我賣出的房子,知道下家不打算重新裝修,所以我自己額外掏錢幫他們把有起皮的墻都重刷了,并留下了所有的家居家電,包括全新的按摩椅;下家則容許我免費多住半年,以讓我可以順利銜接上下一套房,少搬一次家。
人心都是肉長的。每個人都是“一半天使面+一半惡魔面”的綜合體。用自己的天使面去同頻召喚對方的天使面,歲月豈不是溫柔繾綣很多?
廣結緣,種善因。讓買賣成為雙贏和雙方滿意之事,和氣生財。這才是好交易該有的面貌。